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头部广告位

伦勃朗《自画像》

美术100小编 5个月前(2021-12-31) 世界著名画家

伦勃朗自画像 

伦勃朗自画像 伦勃朗作品赏析 1660年 画布油画 114*94厘米 伦敦肯伍德公馆藏

伦勃朗左手握著调色板与画笔,右手插在腰间,一副不修边幅的样子,露出他的贫穷与寒酸。胖胖的身材,缠著头巾,只有一对眼睛还在炯炯有神,他好象在思考著什么,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冷冷地伫立在画架前。背景被淡化了,突出了画家的上半身,象一座塔一样巍然不动,在他身上只有艺术的生命永恒地维系著他。在这一幅自画像上,画家用简约、阔大的笔触,去表达他的内心情感,表情的严肃,正是他忍受著日益加剧的生活重压的外在反映。

在这幅画像中,伦勃朗狠注意脸部的内在气质,并著意于其中蕴涵著的内在语言。画中的伦勃朗;他那双眼睛是一个饱经风霜、体察世态炎凉、理解人生本质、看透一切的眼睛;既看到社会和人生美好,又看到虚伪和丑恶的一双充满人类智慧的眼睛。

伦勃朗终身都在研究自己的脸,研究它的特点、表情、痛苦,以及它的皮肤和头发的不同纹理,还把它放在不同的姿势、头巾、衣服和光线条件下来考察,他观察这张脸上的变化,从在年轻时丑化或美化他自己,到他取得国际声望时把自己画成浪子或文艺复兴的朝臣,再到他成熟时亲人的丧失与哀伤在脸上留下印记,即使在这时,他坚强的性格仍使他继续自我分析,他对着镜子,观察由破产、忧愁和过早的衰老引起的后果。在上面这幅油画中,我们看见他大约五十四岁,正在给自己作画,左手拿着画板、画笔和画杆。他以一种近乎威严的表情,从他所在的画室里向我们这个世界看,显然,只要他还能作画还能创造,他的人的尊严就不会泯灭。

伦勃朗对一切场面都能作敏锐而人性的处理,这概括在他对镜子里自己形象的认识和理解中。重笔描绘的形象尽管没有富丽触目的衣饰和雄伟壮大的背景,却仍旧如碑石般不朽。他的头极富立体感,后面是浅色的墙壁,显得格外突出;墙上有两个大圆,也许是代表天图和地图。尽管有生活中的一切,他的创造力甚至比从前更强,他的自尊心丝毫不见衰弱。

伦勃朗的自画像则记录了自己的各个人生阶段。从14岁到63岁终老,伦勃朗给我们留下了一百多幅自画像,这个数字是惊人的,在艺术史上,画自画像的大有人在,但这么大体量的,几乎找不出第二个。

伦勃朗之所以对自己的肖像表现出如此执著的兴趣,除了“为了方便起见而以自己的肖像为模特儿来研究表情的变化”之外,他也意识到,“要想洞察人的内心世界的秘密先得认识自己。”于是不同阶段的自画像,成了他的人生写照与自我内心的关照:年轻时意气风发、穿着时髦,中年时意志坚定、富足自信,晚年时亲切和蔼、带点沧桑。 

伦勃朗《自画像》,1629年

从早期1629创作的《自画像》,可以看出伦勃朗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学徒形象。那时他23岁,自画像中的衣着讲究,头发齐整,额头被一束强光打亮,点亮了他充满朝气的脸,透露出一股坚毅和安定。那个时候,伦勃朗不断研究各种面部表情、异国服饰,不断变换光影在自己脸上的效果。

伦勃朗《自画像》,1637年

伦勃朗《自画像》,1640年

1632——1640年之间是伦勃朗艺术创作的第二个时期,这也是他艺术成熟的时期,他与富商女莎丝吉雅结婚,生活得意,成为成功的艺术家,并过着富有、快活的生活,这个时期伦勃朗的人生是含着微笑的。此时的用色也变得更加沉稳、收敛,最重要的是画家眼神的表现,带着一种高贵与坚毅,淡定与自信,很好的体现了那时获得社会地位后的气度和自信。

转折点发生在1642年,那一年伦勃朗创作了那时遭人排挤而现在举世闻名的《夜巡》,祸不单行,画家最爱的妻子也在这一年去世,从此伦勃朗的生活一落千丈。

伦勃朗《自画像》,1660年

伦勃朗《扮成圣保罗的自画像》,1661年

伦勃朗《自画像》,1669年 

这个时期人物的着装,从中年的华贵变成了粗麻布衣,眼神满是悲哀、面貌尽显沧桑。暮年的伦勃朗这样真实地描绘自己,除了脸部的一束光,一切都处于阴影之中。消瘦的身影,五味陈杂的目光,仿佛在叙说中他那曲折不堪的一生,透露出的历经繁华、最终归于平淡的明澈。


标 签

试试用"←"或"→"方向键快速翻页把 (^o^)/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头部广告位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Powered By 美术100 京ICP12345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