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乎
野兽派是二十世纪出现的第一个现代艺术运动流派(1899~1908)。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文森特·梵高、保罗·高更、乔治·修拉与保罗·塞尚。野兽派是一个有着共同兴趣与志向的松散艺术家联盟,其主要画家包括亨利·马蒂斯、阿尔贝·马尔凯和乔治·鲁奥,其中马蒂斯是这个艺术流派的主要领导者。野兽派受后印象派画家强调画家个人感受的影响,艺术风格爱用强烈的色彩来表达光与空间,并主张用纯色构成的块体来沟通艺术家的情感。就某方面而言,野兽派是后来立体派与表现主义的重要先驱。

野兽派对于现代艺术的影响
野兽派对于现代艺术的最主要影响在于它把色彩与其的描绘目标分离出来,使得色彩与它所描绘的目标共同成为画布上的独立元素。换个说法就是在野兽派绘画里,我们既可以看到被描绘的事物(形而上的想象),又可以看到既属于该事物又独立于该事物的色彩。色彩本身就能形成自己的气氛并产生独立于真实世界的自我真实。
因为受到新印象派以及后印象派画家的影响,有时我们很难分清画家的风格究竟是属于印象派还是野兽派,大抵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
野兽派另外一个对于现代艺术的影响在构图上面。野兽派张扬的色彩减低了绘画对于透视法则的需求,使得画面构图的形式趋于平面化,画面上的每一个元素都具有等同的重要性。关于这点我们在马蒂斯1908年后的画作中可以得到明显的证实。
可以这样来看,野兽派的出现、存在及发展,进一步地加强了自印象派画家以来的强调个人对于事物的表达。个人的直觉与情感要大于学院派的技法与理论,绘画的一切都应当服务于个人的艺术思想而非其他。这个思想本身就很现代。

野兽派的源起
理论上,新印象派的修拉与后印象派的梵高以及高更的艺术思想是野兽派的主要来源。无论是从个人内在的自我表达还是色彩使用上的精准(修拉)与狂放(梵高/高更),都影响了后来的野兽派画家。
另外,象征主义画家内在的自我视觉(形而上的观感)也对野兽派产生了影响。画家内在的自我视觉往往会产生图像的隐喻式表达。
与此同时,非洲原始艺术的造型也对野兽派的呈现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马蒂斯与野兽派
马蒂斯是野兽派艺术风格的主要奠基者。马蒂斯野兽派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与乔治·修拉新印象派的点彩画有关。修拉的点彩画是基于光学原理的人眼视觉形成的而发明的,即纯色的点彼此挨近会最终在人眼中形成和谐的色调。马蒂斯在他的绘画里并没有应用这个原理,但他显然对于修拉的这种思想很感兴趣。
对于点彩原理的观察与研究让马蒂斯发展出自己的一套颜色结构。大块的、平面结构的纯色在他的画里构建出一种随意的具有装饰效果的气氛。保罗·高更深具童话特性的后印象派风格也对马蒂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高更的画具有设计简单、表达简单的纯真特性,这些特性后来也在马蒂斯的绘画中得以表达。
在以上基础上,马蒂斯断然地抛弃了过去从学院派中学来的调色技巧,而开始使用明亮的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色彩。1890年,马蒂斯开始在户外作画。1898年,马蒂斯在科西嘉与法国南部的旅行绘画,让他见识到了强烈的自然光与色的效果。野兽派即将喷薄而出。

野兽派的其他画家:德朗与弗拉曼克
1901年,在马蒂斯研究后印象派高更技法的同期,画家安德烈·德朗与德·弗拉曼克在沙图相遇并共享同一个画室。他们志向相同走得很近,也都爱使用鲜艳的颜色与明显的笔触。
马蒂斯是先认识的德朗,后在他的介绍下认识了弗拉曼克。在那时,马蒂斯比两人年纪都大且已小有名气,他支持并鼓励这两位艺术思想与自己相近的画家,甚至把他们介绍给画商。
1905年,马蒂斯到他们在沙图的画室参观,并为他们作品的色彩所打动,便邀请他俩到自己在科利乌尔的画室。三位画家在那里度过了一个最盛产的夏季。在那将近四个月的期间,德朗与弗拉曼克画出了大量杰出的野兽派作品。


1905年的法国秋季沙龙画展
1905深秋,巴黎秋季沙龙画展在巴黎大皇宫举行。马蒂斯、德朗与弗拉曼克都有作品展出。一同展出的还有另外两位野兽派画家亨利·芒更与阿尔贝·马尔凯的画作。野兽派画作鲜艳明快高饱和度的色彩以及自然的笔触,使得它们极易与其他作品区分开来。
机缘巧合的是,阿尔贝·马尔凯当时还展出了一尊传统意义上的半身雕像。在众多显得特立独行的野兽派绘画作品之间它显得传统而保守。在艺术批评家路易·沃克塞尔的眼中看来无异就是多纳泰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被野兽包围了。于是,野兽派就成了这种艺术风格的名称。


野兽派概念、风格与动向
尽管也遭受到艺术批评家大量的嘲讽,但与大多数印象派画家悲惨的遭遇不同,野兽派画家们在商业上还是成功的,他们都卖出了不少画作。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后续数年里连续办了几次画展。
1907年的沙龙独立展中,最吸引人目光的是一间名叫“野兽老巢”的展厅。这时,已有不少艺术家自发地围绕到马蒂斯、德朗与弗拉曼克的身边来。他们有弗里斯、乔治·鲁奥、凯斯·凡·东根、乔治·勃拉克以及劳尔·杜飞。在野兽派的全盛期,这些艺术家一块旅行交流思想,共享画室进行创作。
所有野兽派画家都把强烈的色彩作为个人表达的工具。色彩以及色彩的恰当组合构成了内在的主题,形式与作品的韵律。天空可以是橙色的,树木可以是蓝色的,一张面孔可能是各种色彩碰撞的结果;最终的结果是艺术作品成为画家对于绘画事物知觉的一种独立产品而非对于原事物的忠实拷贝。野兽派画家额外发现在于,他们可以通过在画布上配置色块而非原先的学院派透视系统来形成完美的构图。这是画家艺术形而上一种新的发现。
当占满野兽派艺术家脑海的是色彩与形式时,他们对于绘画目标是否新颖毫无兴致。在印象派画家笔下频繁出现的现代场景,都市生活都甚少出现在野兽派画家的画中。野兽派画家更喜欢传统的事物而加以新颖的表达,比如肖像、风景、海景以及室内的人物等。在他们的画里,传统的事物并没有讲传统的故事与象征,它们有了新的意义。它们被画家们用作工具来实现他们的观察与思考,用他们活泼的笔触与非自然而强烈的色彩来加以表达。

野兽派之后
对表现主义的影响
野兽派用变形的形式与色彩来表达画家内在情感的方式,对后来的表现主义画家影响深远。而表现主义作为一种艺术风格,与野兽派相较,其存在的时间更长,其艺术家团体也更为团结。
以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和卡尔·施密特·鲁特勒夫为首的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在他们的柏林街景与怪诞的肖像画中也应用了与野兽派相近的色彩与形式。


塞尚与立体主义
某种程度上,野兽派的消亡可以归因于画家们对于塞尚新的兴趣。1907年,塞尚在巴黎举办了一个展览。这个展览让许多前卫的艺术家们对于塞尚的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尤其在于塞尚对于自然风景的安排与结构(色块的堆积)。
基于对于塞尚理念的认识,乔治·勃拉克把自己局限于有限的色彩选择,更多地注重于色彩微妙的渐变与规模。这种方法与形式让勃拉克得以在有限的空间内放置更多的且有序的形状与结构,就比如他在1908年的作品《埃斯塔克附近的路》中所呈现的那样。野兽派的消亡(1908年),也许恰好预示了立体派的诞生。

非洲艺术
同样在这个时期,无论是野兽派画家还是帕布罗·毕加索都对非洲的艺术感兴趣。马蒂斯的两幅作品《绿线》(1905)与《蓝色裸体》(1907)就是马蒂斯去摩洛哥旅行时获得的灵感。无论是简化的人物描绘还是带些棱角的肢体绘制都反映出非洲雕塑艺术的影响。这种非西方的艺术影响对于当时还是青年的毕加索影响很深刻。他开始在自己的众多的自画像以及立体派标志性画作《亚威农的少女》(1907)中引入非洲与利比亚面具。


到了1908年,野兽派画家们开始了各自的发展。勃拉克与毕加索一道开始了立体主义的探索。德朗也在立体派的方向上尝试了一下,但浅尝辄止。弗拉曼克则开始在自己的画中使用更深的颜色而非鲜艳的色彩。而其他的野兽派画家则也都开始了各自风格的尝试。野兽派就此终结。
余波
野兽派画家以一种松散的形式短暂地聚集在一起,却在短期内产生了大量的杰作。它并不像其他先锋流派一样有着自己明确的宣言与定义。马蒂斯在1908写的《画家笔记》里,曾正式地提到过野兽派画家共同的思考与目标,包括他们对自身本能与个性的表达。他们把色彩当作自身的视觉思考与情感表达的工具,并因此重新思考了绘画表面除透视法则之外的新的构图方式。即使在野兽派解散后,它对于后来现代先锋艺术发展的影响持续了数十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