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托《宝座上的圣母》

乔托《宝座上的圣母》

木版蛋彩画尺寸为325*204cm ,1310年作,现藏于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

中世纪艺术时期在西方美术史上是个差劲的时期,这个阶段的画人物呆板无趣、木讷僵硬,特别像整容失败者,画面色彩混乱、透视也不准。乔托的祭坛画算是好的,因为他几乎是中世纪最后一位画家了。与早期的许多不堪入目的神画相比,这幅《宝座上的圣母》应该点赞。乔托在那个时代已经有意识的在強调画面的明暗关系,虽然衣纹线条和身体结构并没有表现出联系,但比起中世纪许多晦暗的平涂式作画,还是好了很多。

乔托《宝座上的圣母》


圣母脸上没有慈爱,只有呆板的冷眼旁观。圣婴年纪偏大,不知道教会怎么想的,会接受如此圣母圣子形象,椅子两边是圣保罗、圣加百列、圣米迦勒等传统人物。人物相貌高度雷同,表情冷漠甚至有些仇视地望着圣母子。整个画面构图对称,也有一些不明显的透视感。也许那时科学的透视原理还没有被发现,从圣母扁平的手背与不明确的指骨可以断定——解剖学知识还没有成熟地运用在绘画中。无可否认,乔托的宗教绘画相比同时期其他艺术家金壁辉煌而又呆滞的作品,已经有了一些质朴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


作者:一美术

作为美术界但丁式的人物,乔托是中世纪最后一位画家,也是新时代第一位画家。尽管他的绘画主题仍然以宗教内容为主,尽管他的绘画还带有近似中世纪蛮族美术的稚气,但在他的绘画中却潜藏着与宗教文化相对独立的世俗精神和与蛮族美术相对独立的客观精神。实际上,这即是希腊、罗马古典艺术中人本主义精神和“模仿说”的本质再现。

从乔托的《庄严的圣母子》来看,虽然它的构图布局几乎没有超越中世纪画家的惯例,但在他的画中已看不到金碧辉煌的装饰趣味和飘然若仙的人物罗列了;那坚实的体积,那纵深的空间反映了乔托的绘画与中世纪绘画的明显差异,这种差异的关键并不在于技法,而在于观念。乔托全新的艺术观不仅在他的艺术中创造了质朴、清新、庄严、厚重的审美境界,而且为后人提供了一种研究和表达自然的艺术实验方式。自乔托以后,西方艺术家才逐渐的认识到,只有可视的客观物质世界,才是获取真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源泉。

转载请注明出处:美术100 » 乔托《宝座上的圣母》
分享到:
赞(0)

评论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