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亚威农少女》——世界上第一幅立体主义绘画

毕加索《亚威农少女》——世界上第一幅立体主义绘画
  《亚威农少女》

作品:《亚威农少女》

作者: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

年份:1907年

材质:油彩画布 Oil on canvas

尺寸:244cm×233•5cm

馆藏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陈列厅内,我们会看到一幅作品,画面上有五个裸女和一组静物。乍一看,构图富有形式意味,但接下来你会感觉有些奇怪:整个画面似乎是一些几何形体的堆积。艺术家摒弃了传统写实的手法,五个女子既没被按照文艺复兴以来传统绘画里的人体解剖法则描绘,也没透视感。画面上基本都是几何式的造型,仅用平面化的线条分割了画面,作品表现出的似乎是艺术家创造的三维之外的另一个空间。

这就是著名的《亚威农少女》,布面油彩,243cm×234cm,1907年由毕加索创作。这幅画,被认为是第一幅立体主义绘画。当然,“立体主义”这个概念并不是毕加索命名或创作前预设的,而是在他创作《亚威农少女》的次年,即1908年,因为他的好友布拉克的画展被评论家调侃用到“一切都变成了立方体”这个词时才应运出现的。

《亚威农少女》在20世纪初颠覆了之前几个世纪的绘画传统,成为西方20世纪艺术的一次重要革命,并引发了一个新的派别——“立体主义”(Cubism)的诞生,在以后的十几年中立体主义绘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至还波及到雕塑、建筑、芭蕾舞、舞台设计、文学、音乐等其他领域,同时也成为毕加索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点。

那《亚威农少女》的创作者毕加索,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天才呢?

搜索“毕加索”,一些美术史上的关键词会与他一起跳出来——立体派、西方现代派、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具象、抽象、表现主义、现实主义……这些词汇会让你觉得眼花缭乱,似乎“变化”才是真正的主题词。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关于毕加索的个人简历:

帕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出生于西班牙,长居法国。自幼有艺术天赋,受当美术教师的父亲指导接受绘画训练,并曾在巴塞罗纳美术学院、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皇家学院受过比较严格的训练。是立体画派的创始人,也是20世纪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一生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作品,存世约两万多幅,包括油画、素描、雕塑、陶瓷、版画等类别。作品风格千变万化,具有非凡的创造性。代表作品有:《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卡思维勒像》、《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等。

可见,毕加索是一位接受过较严格的学院教育、具有坚实造型能力的画家,那他是如何创新,颠覆传统,创作了《亚威农少女》,从而造就20世纪艺术史转折。

《亚威农少女》描绘的实际是妓院里等客的五个妓女。深入研究毕加索时你会发现,他为创作此作品画过很多习作,也有很多不同于成品的草图。最初草图是较具象的,并有毕加索预设的创作主题——最左侧是一个捧着象征死亡的头盖骨的男子,左侧两女子和右侧三女子中间坐着一个饮酒的男子。画家本想借此作讽刺人类放纵的肉欲,并题名为“罪恶的报应”。但最终,毕加索摒弃了叙事的情节,让那些象征性和说明性的主题消失在画面外,人物五官也变成了符号,他将注意力放在了将对象几何形体化上,专注于对造型的追求。他说:“我画我想,而非我所见。”这幅作品,毕加索受到塞尚在自然物体中寻找几何形体的观念影响而创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美术100 » 毕加索《亚威农少女》——世界上第一幅立体主义绘画
分享到:
赞(0)

评论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